王跃奎

王跃奎,1972年生于四川泸州,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副主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山水画所副所长,青年艺术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教育部咨询专家。泸州市诗书画院顾问,泸州市美协名誉主席,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被评为“全国最具收藏价值的山水画家”之一

中文名

外文名

Wang Yuekui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72年3月

出生地

四川泸州

毕业院校

中国艺术研究院

职务

教授、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

相关星图

共0个词条 0阅读

查看更多 >

词条图册

艺术风格
个人作品
名家点评
艺术经历
职务任免

艺术风格

在 艺术语言 上开拓了全新的方法,在造型观念上大量使用块面造型,一改传统绘画的纯线造型;在材料上大量使用色彩,一改传统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媒介;在笔墨肌理上,保留了水墨的笔触美与层次美,引入了色彩的肌理美、色阶美与色调美。避免了色彩融入 中国画 的媚俗品味,保持了中国画的高雅格调和中国味道。在淡雅笔墨中辅以西方色彩,以线写意,以色写境,虽然色墨繁复,随意布局,却在点线的统领之下,在色调的微变推移之中,清丽雅致,朦胧润泽,似勃纳尔组构,灿烂恢弘,别开生面。王跃奎创造的这种叠色推移技法被称为谱色水墨,这是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技法创造,在中国画写意笔墨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西方色彩体系,既传承了笔墨的生动性,又发展了色彩的笔触美,成功地解决了笔墨的写意性与色彩的丰富性之间的矛盾,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的色彩体系之间的矛盾,在中国 山水画 写意道路上迈开了新的一步。

个人作品

个人画展

2019年 “云林太极——王跃奎中国画作品展”全国巡展已在北京、泸州、济南、新泰、潍坊、青州、青岛、东营等地展出。

2025年 溪山无尽——王跃奎中国画作品展 (重庆美术馆1号厅)


群体展览

2004全国第十届美展(文化部)

2007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中国美协)

2008年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

2010第三届全国山水画双年展

2015第六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2016中国美术馆贺岁大展


获奖经历

2011《生命之旅》获“2011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中国美协)

2012《菏塘月色》获“八荒通神—哈尔滨2012年全国中国画双年展”优秀奖(中国美协)

2019《玉蟾山下春风来》入选“第六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文化和旅游部)

2019《守望故园》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文化和旅游部)


公共收藏

中国国家画院收藏作品《河岳洪荒》

名家点评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王跃奎是当代画坛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画家,在中西融合道路上注重东方笔墨精神与西方色彩内涵融会贯通,东方笔墨语言与西方图式语言紧密结合,成为21世纪新时期开拓新风的优秀画家。跃奎的山水画艺术,以酣畅淋漓、浑厚华滋的笔墨语言,表现了天人合一、中和纯美的中国传统艺术境界。他试图将道家的无性、儒家的和性、佛家的空性融为一体,创造一种幻象迷离、郁勃沉雄的新境界。《云林太极》、《溪山无尽》等系列作品,均以家乡长江两岸的美丽河山为母题,或笔墨深邃、意境阔大,或笔墨清隽、意境清新,以此弘扬豁达豪迈、深厚雄强的民族性格气质和天人合一、以心写意的民族文化精神。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美术观察》杂志编委)

王跃奎在当代中国画创作实践面前开辟出了一条新路。我觉得“云林太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太极”这个观念,他在思考关于阴阳辩证的表达问题,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是“云林”,他在寻找新的表现天地。跃奎是四川人,以前在黑龙江工作,现在有重新向故乡返回的意图。展览里有一批画,题目是“云林太极”的那些作品,是他回到巴山蜀地去寻找传统,回到家乡去开拓意境。他想回到巴山蜀地,以家乡的山川为母题,赋予这片土地以新的品格与意境。这片土地在中国现代山水画变革过程中非同寻常,它成就了两位大师,第一位是傅抱石,第二位是陆俨少,蜀中经历是促成两位大师从传统走向自我的现实契机。王跃奎试图也在寻找这样一个现实变革的契机。


杨飞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

这一批写生画得非常好,尤其是画芭蕉、梨花和樱花的那几张,画面各种元素都有,很丰富。很有现场感,能看出画家的存在,能读到画家的现场感动,这在国画家的写生中是很珍贵的。国画家容易以某种观念出发,以理念去套现实景物,形成某种程式化的东西,缺乏真情实感,千篇一律,看一百张画就好像看一张画。艺术家应该是每画一张画都不同,每一张画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才是艺术中最本质的,最核心的部分,否则抓不到艺术的实质。画自己熟悉的喜欢的题材,有感情在里面,才容易画好。


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这批写生比上次无锡写生更加深入,更有诗意般的意境。在色彩语言上有新的突破,巧妙地把塞尚、高更、梵高等西方印象派大师的色彩融入到中国画写生中,结合得悄无声息,十分协调,既有丰富的色彩,又有生动的笔触,这种新的探索很成功


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院院长)

这些写生很有新意,平面感、空间感很好,画面结构处理很完整,色彩处理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还可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2015.3.20


刘国松(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台湾著名画家)

色彩大胆,处理得也很协调,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面貌和风格语言,作为一个画家这是最可贵的。2015.4.10


何家英(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

作品很淡雅,画得很美,很好,色彩很协调,构图也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语言。2015.4.14


罗明标(文化学者)

这批写生画得好,能看出画里有心灵的调子。与去年博士毕业展的作品相比,简直是飞跃。厚积薄发,找到感觉了。2015.5.4


李魁正(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这些作品画得好,综合了许多名家的优点。我以前也画过淡的作品,淡有淡的韵味和意境。色彩画得很漂亮,把色彩大量引入中国画,这是未来中国画发展的趋势。把这批写生的作品集送我一本,签上名字(一笑)。2015.5.6


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

这批写生画得很有感觉,很有意思,色调很美,有情感,有意境,有独特的个性方式。在造型上再进一步抽象概括,脱去自然形,在线条上加强节奏变化,在布局上可以增加大面积的墨块。你要多画这种风格的作品,非常好,少画传统的作品。2015.5.6


陈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这批写生作品个性化语言很足,画得很有文心,很有意境和感染力,带有文学性,能看出画家浓烈的文学情感和高雅的审美取向,反映出画家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温厚的人间情感。把作品集送我一本。2015.5.8

艺术经历

2004年《风过溪声远》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文化部)。


2007年《地旷无风雪自飘》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中国美协)。


2008年《云林通太极》入选2008年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


2010年《太极系列》入选第三届全国山水画双年展(中国美协)。


2011年《生命之旅》获“2011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中国美协)。


2012年《菏塘月色》获“八荒通神—哈尔滨2012年全国中国画双年展”优秀奖(中国美协)。


2014年作品《河岳洪荒》之一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2015年作品《河岳洪荒》之二入选第六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美协)。


2016年《丙安苗乡绿河岳》入选“2016中国美术馆贺岁大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9年《守望故园》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文化和旅游部)。


2019年《玉蟾山下春风来》入选“第六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文化和旅游部)。

职务任免

2024年2月21日,泸州市美术家协会在南苑宾馆召开2024年第一次理事会。会议选举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研究员王跃奎同志为泸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无
无的概述图(3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