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伦

刘成伦,男,1973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文名

刘成伦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1973年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职务

中国书协会员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人物经历
发表论文
出版小说
词条图册

人物经历

苦学绍兴方言服务农村

20年前,刘成伦作为人才被引进到绍兴,此后便一直在越城区基层政府部门工作。多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还曾为服务基层苦学绍兴方言。近日,敬业奉献的刘成伦被评为2020年第二季度“越城好人”。

1973年出生的刘成伦,籍贯山东莱西,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绍兴市第一批引进的人才之一。20年前,刘成伦刚到绍兴工作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绍兴农村的老百姓几乎都是用方言交流,为了能够正常开展工作,刘成伦从书店买来《绍兴方言》和莲花落的碟片,用了两个月时间,硬是过了绍兴方言的听力关。

发表论文

书法审美分歧古来有之

早在西汉,董仲舒率先提出"诗无达诂",《周易·系辞》讲"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审美者个体间的主体差异。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审美活动是一个复杂而带有主观色彩的艺术鉴赏过程,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审美者也存在审美评价的多元与差异,从而导致审美结论千差万别。

另辟蹊径,还是二律背反

——对赵之谦书法用笔的几点思考

赵之谦(1829—1884)是诗、书、画、印兼善的一代大家,沙孟海《悲庵居士文存跋》云:“赵之谦一代才华,经学、史学、词章、金石学、绘画、书法、篆刻各方面都有大成就。”沙老对赵之谦书法也有专门评价:“把森严方朴的北碑,用婉转流丽的笔调行所无事地写出来,这要算赵之谦第一副本领了。”仔细体会,沙老这句话似乎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意味在里面,其实单就书法而言,也的确不乏有另外一种声音,最严厉者当属康有为:“赵㧑叔学北碑,亦自成家,但气体靡弱,今多言北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赵㧑叔之罪也。”批评虽乏客观,然也代表了一种观点或立场。从书法史的发展来看,赵之谦书法实践的意义远大于其书作给我们带来的直观审美体验,其方法论上的经验和启示,更值得后来书家认真对待和借鉴。

出版小说

北大硕士写《杨村》

描写农村、农民、农事的纪实小说

北京大学哲学硕士、驻村指导员刘成伦,驻村5年,写作3年,把他工作的越城区东浦街道杨川村,变成了他笔下的《杨村》。《杨村》是一幅全景式的农村、农民、农事的现实画卷。画卷里,有被贴上“问题村”“上访村”标签的低落,也有获得红旗单位、绍兴市文明村的荣耀……

词条图册

词条图册(1张)
刘成伦
刘成伦的概述图(1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