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钟

傅钟(1900年6月28日—1989年7月28日),四川省叙永县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傅钟历任支部书记、总支部局副书记、师政委、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边区省委书记、大学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钟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1955年傅钟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傅钟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7月28日,傅钟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中文名

傅钟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00年6月28日

出生地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

毕业院校

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

职务

军人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后世纪念
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0年6月28日,傅钟出生于四川省叙永县城的一户书香门第。 1919年,傅钟在叙永中学读书,受到 五四运动 的影响。 1920年,傅钟赴上海预习法文,参加工读 互助会 。同年11月赴 法国 勤工俭学。 1921年冬,傅钟与 巴黎 共产主义小组取得联系,随后参加筹建旅欧少年 中国共产党 的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傅钟在法国布里佛中学领导成立“书报流动阅览社”,宣传革命思想。  6月,傅钟出席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后改名中国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3年,傅钟转到一家橡胶厂当 工人 ,继续参加了“共产主义研究通信”活动以及同 无政府主义 思想和 国家主义派 进行的斗争。大革命时期

1925年,傅钟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曾在巴黎组织领导旅法华人集会,声援国内“五卅”运动。 1926年初,傅钟离开巴黎,到 苏联 莫斯科中山大学 学习,并担任学生总支部局副书记。土地革命

1927年秋,傅钟转入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曾列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扩大会的工作。 1929年底,傅钟在列宁格勒托尔马夫军事政治学院毕业。在 留苏 期间,曾列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执委扩大会的工作。 1930年春,傅钟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做人事和兵运工作,同时参与 翻译 了《苏军步兵战斗条令》和《苏军政治工作条例》。 1931年夏天,傅钟被派到 鄂豫皖苏区 ,先后担任 红四方面军 政治部秘书长,红十二师政委,红四方面军随营学校校长兼政委,彭(湃)杨(殷)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兼红十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在反“围剿”作战的艰苦紧张的环境中,他编写了《红军须知》、《连队指导员手册》等文件、教材,并亲自授课,为部队培养了大批骨干和基层干部。 1932年冬,傅钟随红四方面军入川,参加创建 川陕苏区 ,任红四方面军(后兼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同时主编《红军报》、《干部必读》等报刊。在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仪南、营渠、宣达等战役中,他为培养部队良好的战斗作风,保证作战胜利,扩大苏区和发展红军,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他主持起草的《军、师政治部暂行工作细则》、《团政治处暂行工作细则》和《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工作决议》等文件,对提高部队政治素质,加强政治机关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傅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 长征 。 1935年春,在接应中央红军北上,策应红二十五军入陕的 广昭战役 、 陕南战役 ,以及 强渡嘉陵江 、挺进川西北的长途作战中,傅钟积极开展政治工作,并参与领导后勤保障和发动群众的地方工作。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为增强两军的团结友爱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同年11月,任中共川康边区省委书记,领导开辟天全、芦山、宝兴等县新苏区。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 甘孜 会师后,傅钟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部长,在干部中积极进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协助 朱德 、 任弼时 、 刘伯承 、 徐向前 等同志为挫败 张国焘 的分裂阴谋起了应有的作用。长征到达 陕北 后,他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 红军大学 政治部主任、 抗日军政大学 政治部主任。 1937年3月底,傅钟列席 政治局 扩大会议,积级参加揭露和批判张国焘严重错误的斗争。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开始后,傅钟出席了著名的洛川会议 。任 八路军 政治部民运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为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 1938年至1940年,傅钟为八路军总部草拟的“政治整军方案”和《政治整军训令》等文件,对部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他十分重视研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新问题,重视总结在艰苦分散和持久作战环境中部队政治工作的新经验,他写的《八路军抗战中政治工作的经验》、《论革命军队建设问题》等文章,及时指导了部队的政治工作。 1940年冬,傅钟回 延安 ,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 1943年,傅钟兼任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政治部副主任。 1945年,傅钟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党的第七次 全国代表大会 ,并在会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反对山头主义》的发言,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受到 毛泽东 等与会同志的称赞。解放战争

1946年初,傅钟随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赴重庆,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长兼新华日报社社长,积极贯彻中共中央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而奋斗的方针,撰写社论、专论,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解放区军民抗战八年的丰功伟绩,抨击国民党政府破坏“双十”协定、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等背信弃义的行为。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他奉命回到延安,仍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由于原总政治部机关干部已调往解放区各战场,他负责重新组建了精干的总政治部机关,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刘少奇主持下,参与了领导解放战争中的总政治部工作。 1948年春,傅钟为总政治部撰写了《新式整军初步总结》。随后,协助刘少奇召开了全军工作会议,对 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战略进攻阶段开展政治攻势、瓦解国民党军队作了重要部署。 1949年7月,傅钟根据中共中央副主席 周恩来 的指示,在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作《关于部队的文艺工作》的报告。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2年,傅钟一直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长期参与领导全军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宣传、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 傅钟被选为第三、第四届 中国文联 副主席。他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和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82年9月,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傅钟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1989年7月28日1时40分,傅钟在 北京 病逝,享年89岁。

人物生平(2张)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傅钟翻译苏联红军政治工作条例,主持制订军、师、团政治机关工作细则,撰写《连队指导员手册》等教材,并主编过《红军报》、《干部必读》等报刊。他参与了人民军队早期政治工作的多方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红军四方面军中为保证完成建军、作战任务,作出了很大贡献。 1 938年至1940 年 ,傅钟提出了《政治整军方案》,参与制定并发布《政治整军训令》。按照训令要求,各部队普遍巩固和加强了党的领导,部队得到很大发展,指战员的军政素质明显提高,整个政治工作为保证这个时期对日作战与反顽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傅钟执笔制定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16字《军训》词谱曲后在部队广为传唱,起到了鼓舞斗志、壮军威和发扬优良传统作风的作用。 解放战争期间,傅钟参与制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委员会条例(草案)》、《支部工作条例》、《革命军人委员会条例》。这些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对于加强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统一领导,健全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委会制度,加强基层政治工作,密切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及革命队伍内部团结,保证作战任务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4年春,傅钟到南京军事学院系统讲授军队《政治工作基本问题》,对人民解放军从井冈山时期开始的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政治工作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学说和政治工作的基本问题,对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受到刘伯承和听课人员的高度赞扬。 傅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写的《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胜利》,八十年代初写的《毛泽东军事科学永远是中国人民之瑰宝》,在军内外有广泛影响,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富有现实意义。 傅钟在担任中顾委常委期间,又撰写了题为《坚持并发展毛泽东的建党学说》等重要文章,对于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维护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创造性地进行党的作风建设等重要问题,结合当时的整党和反对精神污染的斗争,作了深刻论述。文艺成就

在1949年的中国第一次文代会上,傅钟作了题为《关于部队的文艺工作》的报告,系统地论述了自红军时期开始,特别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的重要成就,初步总结了基本经验。他对人民军队开展战斗性群众性文艺活动优良传统的详实论证,有力地指导了部队文艺工作的繁荣和发展,使专业、业余的文艺工作拧成一股劲,为活跃部队生活和思想工作,巩固与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鼓舞、教育作用。 傅钟提出部队文艺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文艺为部队建设服务,不断提高文艺创作的思想、艺术水平,发挥文学艺术团结人民、鼓舞部队的战斗作用,并经常深入到部队各文艺单位指导工作,深受广大文艺战士的爱戴。  [2] 作为中国文联的负责人之一,他关心文艺界的学习和团结,强调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发扬革命文艺的优良传统,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他的许多关于文艺的论述和主张,贯穿着鲜明的党性立场和群众观点,启迪、鼓舞着文艺工作者的奋斗方向和工作方法。

主要作品

《清平乐·宝成路》(人民日报 1958.02.14第8版) 《悼念郭沫若同志》(人民日报 1978.06.18第3版) 《哀挽罗瑞卿同志》(人民日报 1978.08.13第5版 ) 《长相思——致台湾故旧》(人民日报 1983.09.20第8版) 《悼念粟裕同志》(人民日报 1984.02.15第4版) 《悼念李伯钊同志 调寄临江仙》(人民日报 1985.04.25第8版) 《痛悼肖华同志》(人民日报 1985.08.17第4版) 《忆延安》(人民日报 1989.08.09第8版) 文章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伟大胜利》(人民日报 1960.10.07第7版) 《毛泽东军事科学永远是中国人民之瑰宝》(《红旗》杂志1981年第十五期) 《坚持并发展毛泽东的建党学说》(人民日报 1983.12.29第5版) 著作

《政治工作基本问题》 (1988年4月红旗出版社)

回忆录

《征途集》(199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主要作品 (1张)

人物评价

新华社 :傅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军队杰出政治工作领导者,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解放军 总政治部 :傅钟一贯以革命利益为重,自觉地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他言行一致,襟怀坦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从不居功自傲,不计较个人得失。 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第二政委 李中权 少将:长征万里克强敌,革命一生忠于党。副职终身作助手,盖棺论定好上将。 诗人、书法家 魏传统 少将:年少出川,旅欧去国远。由苏返沪,译苏军条今,献与红军三尺剑。不畏险阻,奉命进入鄂豫皖,管政教,西进到川陕。长征后,抗敌战太行,初把民运办。“七大”会上,为团结,奋把山头主义反,博众赞。

后世纪念

雕像: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中的傅钟塑像。 纪录片: 开国上将 之傅钟(中国将帅 100)( 中央电视台 )。 纪录片:《中国将帅》傅钟(中央电视台)。 传记:2015年11月, 叙永县 批准立项编写《傅钟传》。

后世纪念(1张)

影视形象

2012年电视剧《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宿宇杰饰傅钟。

傅钟
傅钟的概述图(5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