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铁元
吕铁元,号梦庐、雍堂,1975年生于河北文安。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河北省第十、十一届青联委员,河北省政协文史馆馆员,河北省书协理事,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书画院执行副院长,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画师,河北省开明书画院副院长。
中文名
吕铁元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75年
出生地
河北文安
职务
教授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人物简介
职务任免
艺术成就
参展历程
艺术评价

作品欣赏
人物简介
吕铁元,号梦庐、雍堂,1975年生于河北文安。2000年入 中央美院 国画系王镛工作室学习,2007年入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同等学历研究生班学习,2008年入 中国艺术研究院 张荣庆书法工作室研究生班,中国书协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学习。现为河北省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河北省青联委员,河北省政协文史馆馆员,河北省书协理事,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书画院执行副院长,河北省开明书画院副院长,沧州市文联委员,沧州市青联常委,沧州市书协副主席兼书法创作委员会主任,沧州开明书画院院长。
职务任免
2024年7月9日,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礼堂召开,选举吕铁元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
艺术成就
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金奖(中国书协、中央电视台主办)
首届全国大字书法展一等奖(中国书协主办)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高恒杯”全国书法大展金奖(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金奖(团中央、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四届刻字艺术展全国奖(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五届刻字艺术展全国奖(中国书协主办)
“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中国书协主办)
“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中国书协主办)
“走进青海”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中国书协主办)
“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首届双拥书法展特等奖(民政部主办)
“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展三等奖(中国书法研究院主办)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书画展三等奖(中国书协、人民日报社主办)
纪晓岚碑林全国名家书画邀请展一等奖
参展历程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三届、五届兰亭奖佳作奖,全国第七届、八届、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全国首届、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特邀),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第五、六届篆刻展,全国第三届刻字艺术展,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第三、五、八届国际刻字艺术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中国书法名家系统工程——千人千作书法展;——五百家作品展,河北省优秀中青年书法家(25人)精品全省巡回展等。
获河北省“燕赵群星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文艺最高奖)、沧州市“狮城文艺振兴奖”;2005年中央电视台曾作专题报道,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出版多部作品集,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艺术评价
阳光,在时代的潮头跃动
——铁元及铁元的艺术作品赏读
冯宝麟
如果用一个词汇来概括和诠释铁元及铁元的艺术的话,那就是“阳光”。在他的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在他的笔下和刀下,涌动着时代的风尚。他用自己的勤奋和聪慧理解艺术的真谛,探究艺术的三昧,把握艺术的潮流,而且深入传统宝藏孜孜以求,终于有所成,在近年的各种大展大赛上摘金夺银,可谓成就斐然。
铁元的艺术感觉非常好,他能够在艺术资源里敏锐地捕捉到最能符合自己的心性、最能代自己之言而传情达意的因子,并让它在自己的艺术田园里蓬蓬勃勃地成长起来,长成一片独特的景致。铁元曾游学京华,视野开阔,于王镛等时贤的言论及创作中受益匪浅。善于吸纳的他,很快便将自己的创作融入时代的潮流中,令生命智慧的阳光,在时代艺术的潮头跃动。
铁元的书法,主要体现了一种灵动的笔墨。笔情墨趣,被他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当然,那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感觉,清新而又隽永。他的书法创作虽得益于时代风尚的熏染,得益于他相对广泛的汲取艺术养份的努力,但是,他在利用与发挥这些资源的时候,都以自己的心性对其进行了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改造”,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不到“流行”的放荡,也看不到逞才使气的宣泄,而是一种很理性的表达。也正是这种理性的表达,让他的作品拥有了相对独立于时风的“个性”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铁元的创作是多头并进的,而且都有不俗的表现,这也说明了铁元良好的艺术天赋。
他的铁线篆书曾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杏花村”杯书法大赛中夺得金奖。与很多写篆书的书家不同的是,铁元对篆字的理解和再创造都没有停留在“字”的层面上,而是从古文字中摄取符合当代审美的元素,并将金文、大篆、中山战国墓出土的错银文字以及一些新发现的民间文字的结构特点揉合在一起,并以小篆的线条来表达,故能一改传统篆书的中庸而得空灵之妙趣,又能与欣赏者的审美习惯拉开一定的距离,产生一种“似曾相识”但又如“雾里看花”的奇特感受。修长的字形、劲挺的线条相得益彰,秀而不媚,恰到好处。
近来,他的创作精力主要放在楚篆体的创作上,这种篆书,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被人们遗忘了,埋在文化宝库的深处。这种充满楚文化神奇魅力的精灵,如今被书法家们发掘。它相对随意的结构造型、天真无邪的笔法线条,都比庙堂气十足的秦小篆要多几分天机和逸趣。铁元的创作,充分地保持了这一书体“原生态”中野逸、神秘、灵动、超脱等原始基因,并与时代的审美趣味结合,故能挥运自如,而且充分地保持了清新儒雅的风格特色。他以特有的笔法,把“满面尘垢”的楚篆文字进行重塑。结体之活泼,用笔之机灵都保障了其作品的情趣,并将篆字本身携带的神秘元素充分体现,而书写时着意追求的“律动”又增强了作品的节奏,使之不至于因点画的雷同而走向板滞。
铁元的隶书,简淡而平易。相对独特的行笔方式,造就了相对独立的线性特征,而这“线性”,就构成了通篇作品的气息,与他的楚篆创作如出一辙,是用同一种语言讲述不同进代的故事。这也表明,铁元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因而能够出将入相,随意发挥。
近日得观铁元的行书,给人的感觉是潇洒、飘逸,风流倜傥,这些特点,更接近他的天性,因而他的书写是一种“心性的流淌”。
铁元的篆刻得益于他的书法,他刀下的线条是书法线条的“金石版”,是对线条美的又一种诠释。有笔墨韵味的线条便有血有肉有精神,便不会简单、枯燥,便能够感动欣赏者。篆刻是方寸艺术,要在方寸之间体现丰富的艺术美感,必须能够“于细微处见精神”,能够把艺术家的精神诉求和审美愿望融入创作之中,铁元做到了这一点。另外,铁元虽在创作中吸纳了属于时代的元素,但他并未坠入险怪狂躁的流俗时风之中。而是用自己的一颗慧心来理解和把握传统,从传统中攫取精华,因而它的印章给人一种清纯、儒雅的感觉,这在当代印坛是难能可贵的。
古人云:“胸中有灵丹一粒,方能点化俗情,摆脱世故。”铁元的胸中是有“灵丹”的,这粒“灵丹”就是他对美的理解,对创造美的渴望。据此,他的创作便有了无限伸展的空间,艺术语言便能不断地深化,作品的品格便会不断地升华。
铁元还很年轻,是最富有创作激情而且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资源有很好的接受能力。聪敏好学的他,也一定会深化自己的创作,强化自己的个性风格,弃小巧而追大雅,弃程式而求真意,开辟出一片更加靓丽的天地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园林。
本文作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5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