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

杨亮,字子轩(书法落款杨亮;绘画落款子轩),山东济南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7岁从外祖父学习书法;23岁拜张弩先生为师;2012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攻读书法博士学位。现被聘为湖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讲师。

中文名

杨 亮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济南

毕业院校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职务

书画家、大学教师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教育经历
参展获奖
理论著作
出版图书
学术论文
艺术经历

教育经历

2006年考入 南京艺术学院 全日制公费硕士研究生,取得美术学硕士学位。

2009年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

2010年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系。

2012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攻读书法博士学位。

教育经历(5张)

参展获奖

1994年书法获得全国 青少年书法 评段位一等奖

1999年书法入选山东省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2004年书法作品入选小榄杯全国书法大展

2006年书法作品入选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展

2006年书法入选第三届全国书法研究生论坛

2006年书法作品获得“邢侗杯”第二届山东省青年临书大展优秀奖

2008年书法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银奖

2009年书法篆刻作品获得南京艺术学院硕士毕业联展优秀奖

2009年篆刻作品入选山东省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2009年篆刻作品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院篆刻院举办的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

2012年书法作品入选第四届梁披云杯书法大赛

2012年论文入选全国第九届书学研讨会

2013年荣获西泠印社国际学术研讨会三等奖

参展获奖(5张)

理论著作

《 项穆·书法雅言 》 2008年1月江苏美术出版社

《中国古典艺术经典论著辑注·印论篇》 2010年5月东南大学出版

《清初四王山水画论辑注》 2012年7月山东画报出版社

理论著作(3张)

出版图书

项穆·书法雅言

作者名称 杨亮

作品时间2008-1

《项穆·书法雅言》为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第列之一,项穆·书法雅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艺术形式之一,它与中国的绘画、雕塑、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共同构成了独具华夏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体系,在西方艺术体系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形式。书法作为一门艺术,

出版图书(1张)

学术论文

《吴镇的草书》入选2006年《第三届全国书法研究生书学学术周论文集》


《周公谨<印说>删节本考辨》发表于2007年《中国书画》第三期

《项穆生卒年考》发表于2008年《中国书法》第七期

《方以智<印章考>溯源》发表于2008年《美术与设计》第三期

《<篆学指南>辨伪》发表于2009年《图书馆杂志》第一期

《书法雅言版本考述》发表于2008《山东图书馆季刊》第二期

《悟内理于法度之中,开新境在陈式之外》发表于2010年《传记文学》第八期

《心与古的交汇》编入2012年《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编入2013年《西泠印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学术论文(5张)

艺术经历

杨亮生长在济南一个老四合院里,院子中央有棵繁茂的石榴树,树下缠绕着遮盖庭院的葡萄藤。从炎夏到金秋,院子里挂满累累果实,爬树上房摘葡萄、石榴便成他的“主业”。顽皮多动、爱哭爱闹的他在大人眼中人见人烦,杨亮却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童年的自在。在七八岁狗都嫌的年纪,妈妈决定让外祖父教杨亮学习书法,目的极其单纯,就是想让杨亮消停会儿,别瞎闹腾。外祖父是家中最溺爱杨亮的人,也是唯一能让杨亮听话并安静下来的人,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六期,曾供职于国民党军统局,有着风云变幻的一生。五六年入狱,七六年获释。岁月浮沉留给外租的是沧桑的面容与布满老茧的双手。外祖父出狱几个月后杨亮就降生了,对他来说杨亮不是一个简单的新生,所以,自幼对杨亮关爱有加。解放前,外祖父曾与王讷先生相识,受其影响,主攻颜体与魏碑。所以杨亮儿时初学颜体《麻姑仙坛记》。

十二岁时在家中找出祖父的刻刀、印石与印谱,开始自学篆刻,上大专时有幸得到赖非先生指导,研读印史,并大量临摹汉印、秦玺,稍知篆刻门径。二十三岁经好友刘元堂、党现强推荐拜张弩先生为师,学习魏碑笔法,张先生精于古代书论研究,为杨亮打下了最初的书学基础。而立之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有幸成为徐利明先生的硕士研究生,系统学习书法创作及书法理论,硕士期间完成十万字著作《项穆书法雅言》研究。徐先生博学多才,诗、书、画、印无一不精,在徐先生的熏陶与培养下,杨亮的书法、篆刻学习更加深入,涉猎书体也更加全面,同时开始涉足山水、花鸟绘画。

虽然,恩师张弩先生多年前便曾借孙过庭“偏攻易就,尽善难求”提醒杨亮,但杨亮仍是痴心不改,不甘心做票友式的学习。当然,杨亮晓得能在诸多领域取得成就,不仅是才气、精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厚积薄发,这大概是杨亮一直坚持“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原因。

石涛有句“书画印章本一体,精雄老丑贵神奇”,自清初以来,书画印渐渐趋于融合,综合修养对一位艺术家的发展极为重要。徐利明先生的老师启功、林散之,以及导师陈大羽诸位先生在诗、书、画、印等诸多方面造诣颇深。现阶段因大学取士制度而造成学科不断分割、细化,使我们这一代人所掌握的艺术手段越来越专,有时甚至是偏狭,艺术创作虽然在专精的同时也在丧失传统中宝贵的东西。所以,杨亮这些已经走入专业行列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应该有责任传承这一血脉,沿袭传统中优秀的东西,书、画、印综合体现就是其价值之一。

在这个艺术品收藏不断升温,收藏家审美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面对这个长远的艺术征程,这一代人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一颗坚守寂寞的心。

艺术经历(4张)
杨    亮
杨 亮的概述图(1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